在华跨国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越来越高 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越来越强
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刘柏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聚焦变局下的全球营商环境”主题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如何前瞻全球经贸的发展趋势?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营商环境?论坛发言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在论坛上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谈到,在华跨国企业的“资本密集度”越来越高,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越来越强。
记者:七国集团峰会不久前在英国举行,在峰会过程当中,我们看到有非常多的分歧和矛盾。基于这种分裂局面,七国集团还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作用吗?
丁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形成相对平衡的关系,现在已经被打破了。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最重要的七个发达国家也就是G7,和世界上最大的七个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计算的话,其实后者的GDP总量已经超过前者,也就是说全球正在面临一个经济重心转移的过程。
记者:营商环境对经贸关系来说非常重要。中国这几年在大刀阔斧地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球的最佳实践,您觉得还有哪些提高的空间?
丁远:观察营商环境有两个主要角度,一个是贸易,一个是投资。在贸易方面,中国入世后,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确实在平均关税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让步,从贸易角度来说,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是非常高的。
从投资角度来看,2014年以后,中国对外投资每年都在1000亿美元这个级别以上,和中国每年吸引外资的水平其实是差不多对等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可能要更进一步考虑外资引进方面的国民待遇,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如何能够让这些跨国公司进一步感受到他们成为一个中国法人,做一个中国的“企业公民”。
记者:具体到微观层面,中国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对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生产、经营、投资等会产生什么样的吸引力?尤其是今年,您观察到什么样的新动向?
丁远:无论是中国美国商会还是中国欧盟商会,他们每年都在做中国成员企业的调研。绝大多数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对中国投资的承诺或者追加投资的信心等方面的指标都是非常积极的。这背后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个层面是,中国处于全球供应链制造中心的地位。中国疫情控制得很好,新产能、追加的产能进一步在中国落地。
另一个层面是,从最终端的消费和服务市场来说,中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强度越来越高,所投资产业的层次越来越高,也就是所谓的“资本密集度”(Capital Intensity)越来越高。在我和很多跨国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的沟通中,他们都表达了非常强烈的心声——他们不是简简单单来享受中国在全球制造链中的竞争优势,而是希望深耕中国、扎根中国,成为一个在中国参与全产业链的“企业公民”,这是一个非常强的诉求。
来源 | 央广网